桂枝汤医案(续)
1、他会有恶寒、发热、汗出,这些东西就代表说:它虽然是个脓包,可是她的身体的反应是一个太阳经受了邪气,阻断太阳经的这个抗病现象出来,所以他就用了一个非常轻剂量的桂枝汤,轻到我们好像科学中药吃几公克而已。那用了之后,这个老妇人的这个“脑疽”,几天之内就痊愈了。
2、睡觉才出汗叫盗汗,盗汗的话。治本要滋阴,或者要用桂枝龙骨牡蛎,治标要用桑叶。如果动不动就出汗,很容易出汗,那是自汗。自汗是表阳虚时方是玉屏风散。经方是桂枝加附子汤。10一个人如果营卫不调的话,往往就是长年累月都是处在低烧的状态。通常用基本的方是桂枝汤,把它归纳于营卫不调。
3、桂枝疏肝,芍药能够养肝血,那里面呢生姜、大枣、炙甘草都可以调理脾胃。小建中汤就是补肝的第一方,小建中汤有那么多的芍药养肝,有桂枝疏肝,然后调理脾胃。如果是出汗不止的话,那是用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
1、桂枝加附子汤,关键医治太阳病,出汗,遂漏不止,此人肢冷,小便难,四肢微急,无法伸屈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有限构成波动 桂枝10g赤芍10g生甘草10g炮附子6g姜片10g大枣12枚 有限泡服方式波动 浸水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2、用桂枝汤加黄芪、白术各10克善后痊愈。按语:桂枝加附子汤原本是治疗“漏汗”的,《伤寒论》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可见,漏汗的产生是由于发汗太过,阳气不能固摄津液,导致津液外泄。
3、因为《伤寒论》第21条提到:“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然而,患者的汗出情况并不符合这一条文描述,因此选择继续使用桂枝汤。桂枝汤的服用方法在《伤寒论》中也有详细描述,应引起重视。
4、他会有恶寒、发热、汗出,这些东西就代表说:它虽然是个脓包,可是她的身体的反应是一个太阳经受了邪气,阻断太阳经的这个抗病现象出来,所以他就用了一个非常轻剂量的桂枝汤,轻到我们好像科学中药吃几公克而已。那用了之后,这个老妇人的这个“脑疽”,几天之内就痊愈了。
5、【别名】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附子汤、桂附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桂姜枣草黄辛附汤 【处方】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枚(炮)。【功能主治】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
桂枝汤这样用,搞定难倒抗生素的肺部感染
桂枝汤这样用,搞定难倒抗生素的肺部感染 桂枝汤是我们学习《伤寒论》时耳熟能详的方子,一般被归类为解表剂,用以治疗感冒。然而,作为“千古第一方”,如果仅将其视为治疗感冒的小方,那就小瞧它了。如果能够正确使用桂枝汤及其类方,许多临床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下面我将抄录桂枝汤的组方,有心的朋友可以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 6g 生姜 3片 红枣6枚 很简单的一条方,不过两三元钱。师父说过,学懂了桂枝汤,就学会了如何开方治病,真值得好好研究。
柴胡桂枝各半汤,既具备小柴胡汤的调和表里等功能,又具备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功能,合二方为一方,可以通治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若再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有病可治,无病可防,实属保健良方。 此外,还可用治风湿身痛、关节酸痛、肌肉掣动。
可以服用沙百鸭汤 用北沙参50克,百合30克,鸭肉200克,葱、姜、精盐各适量。将沙参、百合切片;鸭肉切小块,放人葱、姜等,加精盐,加水适量共煮汤,至鸭肉熟即可。食鸭肉,饮汤。
猪群中多数猪只同时出现症状,表现体温升高(40.5℃以上),厌食,反应迟钝,扎堆,倦怠,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愿起立,衰竭等;发病猪张口呼吸,呼吸急促和腹式呼吸,伴有眼结膜潮红、水样泪流、流鼻涕、体重下降、虚脱。如果出现继发或合并感染,猪只出现死亡。
桂枝汤——张仲景伤寒论第一方
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具有卓越的调和营卫、温阳散寒和益气和营的功效。以下是关于桂枝汤的详细解药方组成: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和大枣五味药材组成,每一味药材在方中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桂枝汤在不同临床情况下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当患者出现营卫不和时,刘渡舟医案中使用桂枝汤治愈了一位53岁女性患者,她一年余时间里每天出现两次到三次阵发性发热和汗出,服用其他药物无效。
桂枝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被誉为中医经典中的第一方,其药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每一味药材都承载着独特的功效。此方在中医临床中,以其卓越的调和营卫、温阳散寒和益气和营能力,赢得了无数病患的信任与赞誉。在名家医案中,桂枝汤的身影频繁出现。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目录
1、曹颖甫先生的医案研究记录,以经方实验为核心,分为上下两卷,详细展示了先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理解。上卷首先呈现的是桂枝汤证,从第一案至第六案,每案都深入剖析了桂枝汤在不同症状下的运用和效果。接着,麻黄汤证被细致地记录在第七案至第十五案,展示了其在不同病情中的疗效。
2、《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是一部医学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共收录了92个临床医案。这些医案展示了曹颖甫先生的高超医术,许多患者在服下一剂药后病情明显改善,甚至有的只需两剂就完全康复,有的甚至在服药后症状消失得如此彻底,仿佛杯子一翻即愈。
3、曹颖甫著。《经方实验录》,医案著作。曹颖甫著,门人姜佐景整理,间附有姜氏经方验案。
4、年,曹颖甫开始在上海悬壶行医,不仅在同仁辅堂担任诊务,还执教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的医术精湛,对于许多被同行视为棘手的疾病,他总能施以妙手,治愈众多患者,享有极高的声誉。曹颖甫对《伤寒论》推崇备至,是近代“经方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5、继续评点《经方实验录》,大陷胸汤证其二。袁茂荣,六月十九日看诊。病了一个月,没有饥饿感,不吃东西,小便多而黄,没大便,总是放屁,脉象上似乎没问题,内脏没其它病,攻下应该就能好,上膈有湿痰,应当用大陷胸汤。
6、《经方实验录》《经方实验录》是曹氏长期临床效验的缩影和精华荟萃。曹氏一生治医专宗仲景,善用经方而闻名。其间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经方实验录》分上中下3卷,共计92案。其中大多医案有一剂知,二剂已,甚则覆杯而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