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克怎么用
类克的使用方法如下:类风湿关节炎:首次剂量:3mg/kg,通过静脉滴注给予。后续剂量:在首次给药后的第2周和第6周各给予一次相同剂量,之后每隔8周给予一次相同剂量。联合用药:与甲氨蝶呤合用可能效果更好。中重度活动性的克罗恩病和瘘管性克罗恩病:首次剂量:5mg/kg,通过静脉滴注给予。
类克又称为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它的适应症是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瘘管性克罗恩病、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它的用法是静脉滴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首次给予本品3mg/kg,然后在首次给药后的第2周和第6周,以后每隔8周各给予一次相同的剂量,本品与甲氨蝶呤合用应该效果更好。
用量:类风湿关节炎首次给予本品3mg/kg,然后在首次给药后的第2周和第6周及以后每隔8周各给予一次相同剂量。本品应与甲氨蝶吟合用。对于疗效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将剂量调整至10mg/kg,和/或将用药间隔调整为4周。
类克一般为3~5mg/kg.次,一般用法的间隔时间为0,2,6,8周,后面可以每6~8周一次,维持治疗。开始诱导缓解阶段,最好用足量,用足3个月(12周)再观察疗效,如果还是没效,换一种。从作用上来讲,我觉得这两个药旗鼓相当。3 抗炎止痛疗效值得肯定,并且认为有一定的改善病情的作用。
因此,对心力衰竭患者,应在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后,才能慎重使用本品,且剂量不应超过5 mg/kg。如果决定给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本品,应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心力衰竭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心力衰竭症状,则应停用本品。
几种抗风湿生物制剂的简单介绍
1、融合蛋白类家族 恩利:是全球第一个全人源化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类生物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恩利可由辉瑞制药公司生产,用法一般是一周两次或一周一次皮下注射。
2、TNFα抑制剂:这类生物制剂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活性,从而减少炎症反应,控制类风湿疾病的进展。IL6抑制剂:白介素6在类风湿疾病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IL6抑制剂能有效降低IL6水平,减轻关节炎症和疼痛。
3、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作用机制:以肿瘤坏死因子α为对象,抑制其促炎作用,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作用机制: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6水平,抑制其促炎作用,从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4、生物制剂 TNFα抑制剂: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等,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活性,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IL6抑制剂:如托珠单抗,通过抑制白介素6的活性,同样起到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司库奇、类克、阿达木三者比较
起效速度和缓解效果:阿达木单抗的起效速度相对较快,且缓解效果较好。司库奇和类克在治疗过程中的起效速度相对较慢,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治疗方案:司库奇和类克均为皮下注射,通常需要每周进行一次治疗。阿达木单抗则是通过静脉注射进行治疗,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总之,针对不同的适应症和治疗效果,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我比较熟悉的有依那西普(国产的是益赛普,进口的叫恩利),英夫利昔单抗(类克)。2依那西普为皮下注射,开始3~6个月,一般为25mg,每周2次,后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减量。类克一般为3~5mg/kg.次,一般用法的间隔时间为0,2,6,8周,后面可以每6~8周一次,维持治疗。
包括依那西普也就是恩利,英夫利西单抗即类克,阿达木单抗,IL-1受体阻滞剂等,还有美罗华在类风关的应用也有部分成效。这类药物可以显著改善类风关症状,改善关节损伤。
生物制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疫苗、血成分、基因治疗产品、组织和蛋白质等。生物仿制药则包括多种具体药物,如非格司亭、类克、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等。与原生物制剂的区别:尽管生物仿制药与原生物制剂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高度相似,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
生物仿制药是一种高度相似的生物制剂,与已批准的原生物制剂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这类药物主要仿制疫苗、血成分、基因治疗、组织和蛋白质等生物制剂,包括非格司亭、类克第一种、类克第二种、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