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中避免苦燥伤阴的药是
1、至于用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其意义是泻中有补,使泻火之药不致苦燥伤阴,亦可以防止因肝胆实火而致耗伤阴液。这样的配伍比较全面,使邪去而正不伤,用时注意。【配方组成】:龙胆草12克、黄芩4克、栀子9克、泽泻9克、木通4克、车前子4克、当归4克、柴胡4克、甘草3克、生地黄18克。
2、【答案】:D 龙胆泻肝汤中生地、当归的配伍,意在滋阴养血,养肝体以助肝用;又防热邪伤阴及苦寒清利之品耗阴。使泻中有补,清中有养,祛邪而不伤正。
3、口感苦者 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 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龙胆草作为君药,能泻肝胆实火并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柴胡等为臣药,具有苦寒泻火的作用;车前子、木通、泽泻则能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排出;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以防热邪伤阴;甘草调和诸药。 请注意,龙胆泻肝汤1是一种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务必遵医嘱。
5、口苦多出现在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患者中,现代医学中则常表现为急性炎症,尤其是肝胆疾病。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患者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可能会感到舌头发苦。常伴随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状,治疗应清泻肝胆郁热。
经常上火,不知吃龙胆泻肝丸有用吗?
1、着急上火可以吃调肝火的药物,如逍遥丸、加味逍遥丸、龙胆泻肝丸、杞菊地黄丸等。逍遥丸: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适用于肝气不舒所致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加味逍遥丸:在逍遥丸的基础上增加了丹皮和栀子,具有更强的疏肝清热作用,适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等症状。
2、吃龙胆泻肝丸一般3天左右就能见到清泻肝火的效果,但要完全去除肝火,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大概需要12周的时间。具体分析如下:初步见效:龙胆泻肝丸作为清泻肝火的代表性方剂,疗效显著。
3、肝上火可以吃龙胆泻肝丸。以下是详细解释: 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是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上火等症状。其主要成分包括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药物,具有清热燥湿、疏肝利胆的功效。对于肝上火引起的头晕目眩、口干口苦、急躁易怒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4、龙胆泻肝丸对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会有明显的疗效,如果要完全去除肝火,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大概需要1-2周的时间。
玄参和生地煲鸭子能治流鼻血吗?
1、可以。玄参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者配伍可以治疗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须得辨清自己是什么病因导致的流鼻血。不同的病因用药不同。玄参生地主要用于阴虚生热型的流鼻血。
2、处理鼻血时,有几种传统方法可以尝试。例如,将韭菜捣碎,挤出自然汁液半碗饮用,这种方法能迅速见效。另外,寸冬60克、玄参40克、生地50克,将这些药材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通常一剂就能止血,3至4剂之后可以根治鼻血问题。在使用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措施可以采取。
3、另一种更为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草药煎汤。例如,使用寸冬60克、玄参40克和生地50克,将这些草药放入锅中用水煎煮,每日服用一次,分成早晚两次饮用。这种草药煎汤一般在一剂后即可止血,连续服用3到4剂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这两种方法都是非药物治疗鼻血的常见选择,各自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和效果。
4、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寸冬、玄参和生地这三种草药。具体用量为寸冬60克、玄参40克、生地50克。将这些草药用水煎煮,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一般情况下,一剂草药即可止血,而连续服用3至4剂草药,通常能够彻底根治鼻血问题。这些偏方虽有效,但使用时需注意个体差异。
2021-06-28龙胆泻肝汤加减法。
处方 胆草12克,焦栀9克,黄芩9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车前子6克,泽泻9克,木通9克,双花15克,当归12克,甘草12克,赤芍12克,连翘9克。3 功能主治 清肝胆湿热。主肝胆湿热,循经上蒙清窍。4 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孙冀真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1 处方 柴胡6克,龙胆草9克,板蓝根30克,生甘草3克,荆芥6克,赤白芍各9克,车前子9克,炒牛子9克,青黛3克。2 功能主治 平泄肝火,清化湿热,佐散风热。主肝火妄动,湿热蕴结,风热外感引发。
可怜的孩子,你可以试一下龙胆泻肝汤加减,量减半,分四次服用 组成: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泽泻12g,木通6g,当归3g,生地9g,柴胡6g,甘草6g,车前子9g。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肝胆实火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经苔黄,脉弦数有力。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若见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若见吐衄者,加丹皮、茜草。
案一:患者叶某,女,23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年余。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7剂后分泌物接近无,后改扶正法继续治疗。案二:患者陈某,男,51岁,左耳渗液10年余。初以龙胆泻肝汤治疗有效,后改二妙加味、六君加升提药等,脓液减少,症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