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麻黄汤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伤寒论》)推荐处方:麻黄15g,桂枝10g,炙甘草5g,杏仁15g。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麻黄附子细辛汤 原文及方解 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解: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细辛、附子三味药组成。
有汗用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解肌用葛根汤,咳喘用青龙汤(表里俱寒白痰清涕用小青龙,舌苔发黄表寒内热用大青龙)。小柴胡汤为和解方。图片展示 以上是对《黄煌经方使用手册》中大青龙汤的详细解读,包括其配方、煎服方法、方证提要、适用人群、适用病症、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方剂的鉴别。
麻黄附子细辛汤 要点:麻黄证、附子证、细辛证的组合。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阳散寒;细辛温经止痛,助麻黄解表,助附子温阳。麻黄汤 要点:抓住“经典方证”的麻黄八证运用。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温通经脉,助麻黄解表;杏仁宣降肺气,助麻黄平喘;甘草调和药性。四逆汤 要点:脉微细,但欲寐。
(一)寒体方 当归四逆汤 瘦弱者需大枣、甘草调理,局部冷痛则需桂枝、细辛,当归、芍药、通草协同作用。 葛根汤 适用于背痛、腹泻,无里热情况。 理中汤 适用于小肠温度低、吸收机能低下。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证、附子证、细辛证的组合应用。
桂枝类方治疗银屑病
治疗方法:通络活血,祛风除湿或搜风除湿,败毒祛瘅。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或独活寄生汤,根据症状可加减使用其他药物。毒热伤营症:治疗方法:凉营滋阴,清热解毒。方剂:清营汤合养血润肤饮,根据症状可加减使用其他药物。外治法 血热风盛症:可用玉黄膏或黄柏膏。血虚风燥症:可用红粉膏。
对于风湿热型,中医推荐使用消风散加减,包括荆芥、蝉蜕、防风等药材,用于疏风清热,辅以祛湿。血虚风燥型则采用当归饮子加减,如当归、川芎、白芍等,以养血祛风。血瘀型治疗时,推荐桂枝茯苓丸加减,如桂枝、土茯苓、牡丹皮等,用于活血化瘀。在治疗牛皮癣的外治法方面,初期可涂抹三黄洗剂。
常用药方如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可缓解症状、延缓发展、减少复发。 中药药理作用: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具有明确药理作用的单味中药,如丹皮抗血管炎、阿胶提高红细胞等,能明显增加疗效。 调节免疫功能:使用具有调节和抑制免疫功能的中药,如生地、北沙参等,治疗免疫异常的疾病。
紫丹银屑胶囊的成分多样,包括紫硇砂、决明子、附子(制)、干姜、桂枝、白术、白芍、黄芪、丹参、降香以及淀粉等。这些药材经过现代先进的提取技术,精心研制而成。它们共同发挥了养血祛风、润燥止痒的功效,对于血虚风燥所致的银屑病尤为适用。
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辨证为肾阳不足兼气虚血瘀,立法: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初诊方:制附子6g、 桂枝9g、黄芪18g、 太子参30g、鸡血藤20g、赤芍15g、紫草20g、 白鲜皮30g、 蜈蚣2条、板蓝根20g。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皮肤病的范围很广,种类繁多。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归纳起来,其治疗方法有十五种: 养血祛风法:适用于体内血虚生风、同时伴有阴血不足表现的皮肤病,如干燥的、鳞屑较多的皮肤病(鱼鳞病、静止期和消退期银屑病等)。
杨军伟特色专长
杨军伟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独具特色,专长于运用传统的经方疗法,覆盖内、儿科以及皮肤科的疾病治疗。对于儿童群体,他尤其擅长处理儿童注意障碍多动综合症、儿童抽动症以及儿童智力发育不全等问题,展现出了深厚的中医儿科专业知识。

经方~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的经典配方包括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制备时,将这些药物研磨成末,用炼蜜调和成丸,如兔屎大小,每日食前服一丸,若效果不明显,可逐渐增加至三丸。
桂枝茯苓丸(汤)是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中的名方,为祛瘀消症之要剂。该方由桂枝、茯苓、芍药、桃仁、丹皮五味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症块的功效。以下是对该方的详细解析:处方组成及功效 桂枝:15克,温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消散瘀血。
桂枝茯苓丸的三个非常经典的组合 0 经方治疗妇科病之 【温经汤】温经汤是临床常用的一个方,很多医家把温经汤称为调经主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
桂枝茯苓丸是妇科常用的中成药,功效与作用是活血,化瘀,消症。桂枝茯苓丸用于治疗妇女瘀血阻络导致的症块、经痛、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等。桂枝茯苓丸是复方中成药,药物组成除桂枝、茯苓外,还有牡丹皮等,来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源自于经方。
生脉饮+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 八味活血汤加减法 痤疮、面赤、脱发、腰酸、痛经伴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怀牛膝。咽中异物感、胸闷、腹胀:合半夏厚朴汤。以下是相关图片展示:请注意,以上加减法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整,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经方笔记:桂枝茯苓丸(汤)(《金匮要略》)
1、加减化裁根据具体病情,桂枝茯苓丸(汤)可进行加减化裁,以增强疗效:便秘、腹痛、月经不畅:加制大黄10克,以泻下通便,活血化瘀。腰腿痛、便秘:加怀牛膝30克,以补肾强腰,活血通经。进食后腹胀、嗳气、反流、心下按之满痛:合大柴胡汤,以疏肝和胃,消食导滞。腹痛、四肢冷:合四逆散,以疏肝解郁,调和气血。
2、组成: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各10g。来源:仲景《金匮要略》。原文:妇人素有症疾,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6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3月下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3、桂枝茯苓丸这一古老方剂,源自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五味中药精妙配伍而成。该方在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结节等妇科疾病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方剂解析桂枝:温通经脉,有助于气血的流畅,对于因寒凝血滞导致的病症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