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给药途径与择时服药
1、■选择简便、有效的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给药方法,应尽量采用。急性疾患可选择注射、舌下含服、雾化吸入 等给药途径。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适当选择剂型与包装,从各方面注意,便于给药方案的落实,必要时给予 指导或监督。选择便于老年人服用的剂型。
2、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温下法与温涩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环节的比较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比较研究(国家中医管理局课题);枳实不同品种所制枳术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征差异的临床观察(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
3、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两种主要途径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直肠给药、鼻腔给药、 *** 给药等多种途径。
2022-5-18张锡纯:这些独特的脾胃论治,你一定没有见过!
1、导读:张锡纯论治脾胃,确有其独特的见解:脾阳与胃阴并重;升肝脾与降胆胃兼施;补肝气即是实脾胃;补养与开破结合,用药独特,而恰到好处。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反复验证,在理论上认真研究,整理提髙。张锡纯简介张锡纯(1860~1933),河北盐山县人,近代具有革新精神的著名医学家。
中医百科历史名人传之李杲!
1、李杲,金元时期的医学巨匠,以其对脾胃学说的卓越贡献闻名于世。以下是关于李杲的详细介绍:基本信息: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出生于1180年。学医背景:因母亲病逝于庸医之手,深受触动,决定投身医学,并师从名医张元素。
2、李杲主张调理脾胃,创立了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并提倡“甘温除热”的治疗原则,被誉为“补土派”代表人物,与张仲景并列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医学理念深受易州学派影响,尤其是脾胃学说。
3、朱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以下为其生平及医学贡献的要点:基本信息:字彦修,人称丹溪先生,义乌人。生活于公元1231年至1351年。求学经历:初习儒学,师事朱熹的再传弟子许谦,精通文哲。因母病而弃儒学,转向医学,自学《素问》,后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
4、金代医学家张元素,字洁古,号易水先生,河北易县人。原学儒,因避讳未能考取功名,转而研习医术,博通医理。医术高超,相传曾为医术大家刘完素治疗伤寒,刘完素为之折服。张元素有创新精神,主张“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善于变通,创立新法,自成医派,多有独到见解。
5、王焘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以下是对其历史的名人传记简介:生平背景:王焘出生于670年,郿县人。自幼因疾病频发而投身医药研究,与诸多名医切磋交流,深入探究医学的奥秘。职业生涯:长期担任尚书省兰台的要职,长达二十多年。
6、朱震亨,字彦修,生活于公元1231~1351年,家居丹溪,后人尊称为丹溪翁,亦称为朱丹溪。自幼好学,师事朱熹的再传弟子许谦学习理学,精通文哲,至四十岁才开始习医,首先自学《素问》,而后又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门下。
臧堃堂的个人简介
1、参酌古今、兼通医药、德艺双馨的“铁杆中医”—臧堃堂教授 ——学生眼中的导师历任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中药方剂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中医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教师、三次被军委授予干部保健工作特殊贡献奖、第一军医大学十佳医务人员。
2、臧堃堂是一位德艺双馨的“铁杆中医”,以下为其个人简介:出身背景: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臧文辉习医,秉承济世救人的祖训。教育背景与职业经历:1953年投身医疗工作,后系统学习中西医,成为新中国首届中医学院的毕业生。任教于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并担任中药方剂学教研室主任等职务。
3、臧堃堂教授,一位精通古今、兼通医药、德艺双馨的“铁杆中医”,曾任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中药方剂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中医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臧教授博采众长,擅长治疗内科杂病,特别是疑难病证,取得良好的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和认同。
4、年获得“荣耀医者”,“中华医药突出贡献奖”。 师承首届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和中央军委保健专家臧堃堂教授,曾任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7-1999年在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作访问学者,从事中药降血糖药理研究和参与筹备香港浸会大学首届中医本科班。
【中医思维原创】孟景春:从脾胃论治疑难杂症验案精析
1、孟老总结,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中医“肾劳”范畴,脾肾气虚为本,内湿化热为标。治疗应首先补益脾胃,佐以益气活血利水,以补代泻,温补脾肾之阳,解决水湿问题。本例治疗充分体现了孟老从脾胃出发论治疑难杂症的独特见解和高超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