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足太阳膀胱经(五)
位置:委中外侧平行的穴道,在肌肉和筋的中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 足太阳膀胱经的别络。所谓别络是指还有分支在这里,不是大络。用到的机会也不多。原络治疗的时候会用到,大部分用在阳经,阴经没有原穴,只有阳经有原穴。治症:腋下淋巴肿大针此穴。2委中穴 有名的大穴 。位置:脚背后两个筋(膝盖后)的正中间。委中膀胱经的合穴。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经络之一。手太阳小肠经走完听宫穴后,进入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眼内角的睛明穴处,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叉于头顶部百会穴处。
关元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五腰椎棘突下方5寸的位置,其治疗功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腹部守护者:关元俞有助于排除停滞的水湿,缓解脾胃虚弱导致的腹胀疼痛和腹泻,恢复活力与力量。泌尿系统的守护神:针灸关元俞,配合中极穴,能有效治疗尿频、尿失禁等问题,调和下焦功能,促进湿气排出,舒缓气滞。
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过头、项、背部,根据“上病下取”之理,昆仑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10]。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过腰部及下肢,止于足小趾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昆仑穴可治疗经脉病[10]。
尾中穴位于什么部位
委中穴位于人体腘窝的位置,如果该部位出现疼痛,则多提示膝关节有问题,常见原因如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膝关节周围有明显的疼痛,有些患者腘窝部位尤其疼痛,尤其是在下蹲、上下楼的时候出现疼痛,这多数是见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委中穴,又名血郄,因位于膝窝正中、委屈之处而得名。它是足太阳之脉的合穴、土穴,该部位血管丰富,适合刺络放血。委中穴对急性热病、神志病有显著疗效,尤其对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其效果优于单纯针刺。
委中穴在下肢部位是很大的腧穴,委中穴在腘窝的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也是膀胱的下合穴,可见于以下好处:委中穴是腰背委中求,凡是腰痛、后背疼痛以及下肢微软无力、下肢疼痛,都可以在委中穴取得很好的疗效。委中穴是一个治疗急性的吐泻、腹痛、腹泻很好的穴位,可以治疗腹病。
委中简介
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别名腘中、郄中、血郄。以下是关于委中的详细介绍:气血特征与运行规律:气血物质:湿热水气,即血的气态物。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后的气血物质归于此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至委阳穴。穴义:委中穴是膀胱经的湿热水气聚集之处。穴位特性:委中穴为合穴,且是膀胱经的下合穴,具有汇聚、调节膀胱经气血的作用。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别名腘中、郄中、血郄。气血特征:委中穴的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即血的气态物。运行规律:委中穴大部分的散热冷降后的气血物质归于此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至委阳穴。穴义:委中穴是膀胱经的湿热水气聚集之处。
委中配肾俞、腰阳关,有强腰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配曲池、风市,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主治湿疹,疔疮。 委中配阳陵泉,悬钟,有补髓强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委中配大椎、曲池、足三里,治皮肤病[6]。 委中配尺泽、足三里,治急性吐泻[6]。
委中痈,又称「委中毒」,是指生于腘窝委中穴部位的一种痈。它通常是由肝胆积热结于膀胱经所引起。有时,患肢破损、湿疹、糜烂等导致的感毒也可能是引发因素。起初,委中痈表现为木硬肿痛,皮色微红,有时伴有焮热色赤。随着肿块形成,患肢小腿屈伸困难的情况加剧,因此被称为「曲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