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法简介
1、擦法,亦称药物擦法、介质擦法,是医生以掌心或其它物品蘸药液或药膏在患处表皮摩擦,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法。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用头风摩散(附子、盐)摩头治疗偏头风,从而开药物擦法之先河。之后,有关擦法历代均有记述,至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已载摩擦方药近百首,涉及内、外、妇、儿科数十个病症。
2、推拿简介编辑 推拿手法 ,推拿中所施行的各种技巧动作。它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操作方法可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
3、抹法的主要作用是开窍,镇静,清醒头目,扩张血管和增加皮肤弹性等。 擦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图20。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其频率较高,达100200次/分。对皮肤引起反映较大,常要擦到皮肤发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故在操作时多用介质润滑,防止皮肤受损。
4、擦法 定义:用单指、手掌、大小鱼际或掌根部附着于手的一定部位,紧贴皮肤进行往复快速直线运动。适用:手掌、手指部顺骨骼走向,特别是手掌心部。适用于慢性疾病、虚寒证、精神性疾病等,也可用来强身健体。注意:要求腕关节要自然伸直,前臂与手保持水平,指端可微微下按。
艾灸,刮痧,拔罐的区别,什么情况下分别采取
艾灸:主要功效:温经活络,祛除寒湿。适用场景:适用于寒湿阻滞、气血不畅的状况,如关节冷痛、经期不调等。拔罐:主要功效: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适用场景:尤其适合缓解肌肉酸痛与寒湿痹阻,如肩颈疼痛、腰背酸痛等。刮痧:主要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排邪。
综上所述,拔罐、刮痧和艾灸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况,应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如需要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拔罐可能更合适;若需改善皮肤状况和美容美体,刮痧可能更合适;若需调理脏腑功能和改善气血循环,艾灸则可能更为适宜。在进行这些疗法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医师的意见。
艾灸、拔罐和刮痧都是有效的中医疗法,没有明确的哪个更好。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点和适应症,具体如下:艾灸:优点: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可以温通经络、驱风散寒。适应症:对于治疗关节炎、颈椎病等慢性病、疼痛病有良好效果。
艾灸与刮痧、拔罐都是中医外治法的精髓所在,它们的最终目的一样,但是在操作过程还是有一些不同。一般来说,艾灸——身体虚弱和强壮的人都适合;刮痧、拔罐——这些能“见血”的只适合身体强壮的人。
拔罐和刮痧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均具备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祛风除湿、改善代谢的功效。刮痧疗法主要针对风热和湿邪,通过刮拭皮肤,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除邪气的目的。而拔罐疗法则侧重于祛除风寒和湿邪,通过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促使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效果。
刮痧的本质上来说是去掉实邪之气。但在淤堵处刮刮,才能排出多余的淤积气和血,促进经络的光滑,而在经络的空虚处刮去,只会使其变弱,因此,身高体强的人刮痧可以通经络,血虚失血的人刮痧,就会伤及气和血了。
为何好多男女对揪痧以及看别人揪痧有着浓厚兴趣?
1、核心原因在于:揪痧融合了身心疗愈、视觉冲击和文化归属感,既满足了参与者的健康需求,又触动了旁观者的猎奇本能。 文化基因的延续 揪痧本质上是中医“刮痧疗法”的民间变体,属于“痛感理疗”的一种。
2、文化基因的延续 揪痧是中医“刮痧”的变体,在我国江浙、两广等地区流传数百年,属于典型的民间“土法疗愈”。老一辈人用铜钱、瓷勺蘸菜油揪皮肤,通过刺激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来缓解中暑、头痛等小病症。这种“代代传”的民俗文化,天然带有地域认同感和亲切感。
3、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理解群体行为: 个体体验维度揪痧时皮肤充血泛红,直观呈现「体内毒素排出」的暗示,易带来心理安慰。尤其工作压力大者偏爱此法,通过短暂受控疼痛宣泄情绪,结束后「一身轻松」的对比感强化了重复意愿。
4、核心原因:人类对痛感的双重心理依赖与群体疗愈效应,形成了揪痧行为及围观现象的土壤。生理需求的直接驱动揪痧本质是一种物理刺激疗法,通过外力挤压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多数人体验后肌肉酸胀感减轻,类似运动后的舒缓效果。